“做得了蛋糕,讲得了故事;知道了琴棋,绘得了字画;想得出创意,搞得了活动。”这不是什么选拔,而是时下的当妈标准。临近元旦,婴幼儿园和小学活动频现,为这类活动提供装备和手工作业让不少母亲们头疼不已。对此,教育人士建议母亲们不必这么高标准严需要,重在参与。
现象
小学生一个月带回5个手工活
李女性的女儿今年刚上一年级,元旦前夕,学校要举办一次联欢会,让孩子们自带糕点和饮料互相推荐。李女性由于工作忙,没太在乎,就买了一 盒草莓带去,到了现场后发现,大伙带来的东西各具特点,水果蔬菜沙拉、寿司、各种形状的饼干、蛋糕、水果茶,且包装得非常精美。联欢会现场,老师让每一个孩子 介绍自己带来的食物,每当听到是自己制作的食物时,老师就会给一番表彰,而类似李女性如此直接购买的则没,女儿当时的表情非常失落。
李女性告诉记者,平常除去正常的书本作业外,几乎每一个月都要完成1~2个手工和实践作业,孩子年龄小,最后只能靠爸爸妈妈完成。12月底,由于迎接 圣诞节和元旦,一共接到了5个动手或者实践作业安排,包含制作合肥文明城市创建宣传展板;圣诞缝制袜子装礼物带去学校互相交换礼物;制作贺卡;写一首诗 歌;元旦联欢会的食物筹备。
吐槽
作业困难程度太大最后是“拼妈”
记者采访发现,为作业所“累”的母亲们可不在少数,婴幼儿园表现得最为明显。记者随机调查了几个父母群,约有8成父母表示,每一个月都要接到1~2 个手工活,基本由母亲来完成。 “天天接到孩子,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家联本,看到没布置课外作业时会松一口气。临近一些节日的时候特别担忧。”一位孩子的妈妈告诉记者,其实婴幼儿园给孩子 组织些活动或是布置手工作业是好事,所以每次“家庭作业”她都会尽心尽力去完成。但大部分父母表示,有时婴幼儿园的作业对于孩子来讲“困难程度太大”。
“说是辅助孩子完成,其实就是父母做。”家住合肥长江西路的解女性告诉记者,孩子刚上小班,有次婴幼儿园要搞环保时装秀,需要借助家的塑料袋、报纸等废弃的材料做成衣服,“在家啥事没干,一整天时间才做完作业。”
一位三年级的孩子母亲告诉记者,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首次被轮到出黑板报,自己做了精心筹备,最后在班级评比中得了“出色”,没想到自此将来班级里出黑板报这个艰巨任务就落到了我们的肩上,“两年多的时间,基本上每周三下午都要去学校报到。”
老师
亲子互动活动父母重在参与
婴幼儿园和小学对母亲们的考验早已被总结成段子,微信圈关于“拼妈”的规范被热转,其中就包含“做得了蛋糕,讲得了故事;改得了作文,做得了小报;知道了琴棋,绘得了字画;想得出创意,搞得了活动。”
对于父母的抱怨,学校和老师们则表示,母亲们不必这么高标准严需要,重在参与。合肥政务区一婴幼儿园负责人告诉记者,平常婴幼儿园遇见节日会需要 孩子做一些手工作业,有时会安排父母参与。其初衷是期望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,同时让父母和孩子在制作过程中有更多互动,至于手工做得如何,并非最主要 的。不过采访中一些老师也承认,平常会依据作业完成的好坏来发小红花或者表彰孩子,做得好的会作为范文展示,提升小朋友们对作业的看重程度,这无形中给家 长们施加了重压。
“不过不论做得好与不好,不影响老师对孩子的怎么看,大家也会引导小朋友们正确对待表彰。”